自开展网络线上教学以来,我校专业教师在网络课堂中,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课堂当“战场”,用抗疫作教材,在课堂中撒入思政之“盐”,以色香味俱全的教学内容吸引广大学子,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逐步形成具有传媒特色的课程思政模式,努力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教师的情怀与担当。
爱的季节一起守望春天
“春天来,樱花开,不负我们的守望。用时间,等着你,感受我的爱”。一首动听的歌曲《爱的季节》回响在春光中,衬托着樱花的盛开格外烂漫。音乐学院17级音乐剧班22名同学,在陈物华老师带领下,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倾情改编了音乐剧《吉屋出租》主题曲,把剧中关于生命与爱的主题,融入抗击疫情的精神当中,用温暖的歌声凝聚力量,表达出对奋战在抗疫一线勇士们的由衷敬意,希望在爱的季节里,早日迎接胜利曙光。陈物华老师说:“对于音乐剧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来说,应当把学生成才作为课程设置价值取向的核心。课程设置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使学生成为一个既博学又有品格的人。”
爱国之情“唱出来”
音乐学院薛微老师在声乐课堂中,以“学习强国”上的全国优秀“战疫”公益歌曲展播系列原创歌曲作为鲜活的教学素材,与学生探讨系列“战疫”歌曲的特点和韵律,引导同学们把对抗击疫情的关切转化为声乐学习与创作的动力。薛老师表示,“战疫”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激昂澎湃的爱国情怀,学生在歌唱《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武汉,加油》《天耀中华》《你,逆行的背影》《我们春天回家》等曲目时,更加用心、用情,歌唱效果比平时好了许多。
我们用舞蹈致敬英雄
“我们不能够去到一线,但可以用我们的舞蹈向抗疫英雄致敬。” 音乐学院杨伟嘱老师将“战疫”作为17级舞编班毕业大戏的主题,14位同学代表学院全体毕业生,共同寻找相关报道、书籍,融入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学校的元素,全身心筹备这场毕业大戏。杨老师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结合思政元素进行课堂教学,非常有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鼠年“高级定制”
设计艺术学院杨超老师在教学中积极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以鼠年丝巾作为创作素材,引导学生将“本土元素”与“国际风格”融入设计中,探索传统元素与国际元素的碰撞,追求中西结合的思想意境。16级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沈珊宇在杨老师启发下设计出“鼠咬天开”“有鼠来仪”两幅作品,她说:“创新、独特、新颖、从无到有,是每一个设计者的不懈追求,民族与个性、本土元素与现代艺术的交相辉映,是群英荟萃的国际大舞台对我们的考验,我希望可以交一张满意的答卷。”
新闻报道中的责任与担当
新闻与传播学院王淑华老师的《传播学概论》课程,通过“抗疫”报道呈现一线人员的感动瞬间和暖心事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新闻传播实践中,引导学生增强网络媒介素养,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王老师说:“疫情当下,除了常规授课外,我会尽量采用与社会热点、生活细节、个人情感相关的内容,用有趣的方式呈现,希望学生能在学习专业知识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情、勇敢又不失理性地去面对人生。”
爱和善意并用 教书育人从心
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周朝霞老师在《国际商务礼仪》教学中深入阐述我国作为“礼仪之邦”深厚的礼仪文化,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联系当前疫情,引导学生在家如何帮助外出工作的父母做好防护,为父母做便当,孝敬父母,践行“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向逆行的医护人员学习职业精神和担当精神。19级广告2班学生张昕羽表示:“周老师上课耐心且温和,通过课堂教学让我们更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懂礼、知礼、行礼,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让体育课“育体、育人、育心”
大学体育教学部冯巍老师在“足球课”上发挥体育的健身和健心功能,以体育精神激励“战疫”,鼓励学生在通过锻炼增强体质、提升身体免疫力的同时,培养坚持不懈和自我挑战的品质。冯老师说:“上我足球课的同学基本都是00后,我惊喜地发现他们面对此次疫情,有着超越年龄的自信和判断力,这使我意识到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的体育教育工作要更加紧跟国家形势、贴近学生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正确引导学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真实记录 情感共鸣
新闻与传播学院焦俊波老师在课前别出心裁地给同学们写了一封信:“大规模的网络授课对于我们都是挑战......但希望大家都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在《融合新闻报道》直播课堂中,焦老师通过分析《武汉莫慌我们等你》短视频,与同学们探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平台的融合,讲述在新闻现场真实记录以及情感共鸣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传承与弘扬新闻职业精神。
铁肩担道义 树立“传媒志”
新闻与传播学院王翎子老师采用大量央视、人民日报系列“战疫”优秀新闻短视频作品,从新闻拍摄、剪辑的专业角度,分析如何策划、制作短视频作品,并与同学们讨论在当下我们传媒人应当如何发挥专业优势,推出哪些主题、类型的新闻短视频,针砭时弊、树立榜样,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王老师表示:“对于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而言,比训练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树立传媒人的社会责任。”
聚焦热点 传递正能量
“作为未来的广告人、媒体人,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要关心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宋哲老师在《广告竞赛指导》课程中,以2020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公益命题“战疫”为案例,从创作对象、创作风格等方面做了指导。宋老师认为,教育教学当中,潜移默化很重要,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把中华传统文化映射到学生身上,从而完成教书育人的目的。
云端赏书法 翰墨展情怀
“结合在网上发表的抗疫书法来谈书法主题创作体会,能使学生对书法鉴赏更有切身体会,能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正能量,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育人目的。”公共艺术教育部蔡罕老师的《书法鉴赏》课结合自身“抗疫”系列书法作品的创作,使学生了解创作正能量、主旋律书法作品时,在书体选择和书风表现上的要求,引导学生认识“书为心画”。19级动画3班学生高璇表示:“书法起伏跌宕,线条灵动,给人一种力量感,可以鼓舞广大人民的抗疫斗志。在这次抗疫过程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让世界震惊的凝聚力、向心力。”
云端舞动 致敬英雄
公共艺术教育部卢懿老师在形体课程中,将课程内容与当下众志成城抗疫相结合,指导同学们云端合作小品《眼神》,以此次疫情中不同人物的眼神为中心,通过肢体语言予以表达,帮助同学们加强对形体运用的理解,同时表达对抗击疫情一线人员的敬意。卢老师表示:“这是一次云端课程思政教学的新尝试。隔空合作,在线配合,统一节奏,情绪延伸,虽然很多学生还是第一次上形体课程,但是为了表达他们对英雄们的敬意,大胆而自信演出,这就是教学最大的收获。”
育人需要情怀 不断传递温暖
设计艺术学院魏榕老师在《商业短片创作课》中,以战疫为主题,结合“大广赛”的专题公益广告要求,引导学生创作《九州抗“疫”》短视频,将课程融入此次抗疫背景中。魏老师表示,通过商业短片的创作,使更多的人体会到“被歧视”和“冷暴力”对人的伤害,呼吁更多人关注这些问题,不断传递社会温暖。
抗击疫情 心怀祖国
《影视广告策划与创意》课堂上,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李楠老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作用,通过与学生探讨“学习强国”中有关疫情的公益广告,将“疫情”作为教材,引导学生抗击疫情、心怀祖国。李老师说:“作为党员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国家的发展动态,更加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核。”
近年来,我校积极发挥学科专业特色,探索具有传媒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百分百的课程都明确育人要素,百分百的教师都履行育人职责,百分百的课程都实现育人效果。在全国上下共同战“疫”的特殊时期,广大教师充分运用“云课堂”,“如盐入味”地把思政元素和浙传特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真正让“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