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传媒学院宣传部(统战部)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管理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 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奚建华同志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院第二届思政研究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08-12-16  来源:   点击量:

回顾历史 总结经验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院第二届思政研究会上的讲话

奚建华

(2008年12月16日)

同志们: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全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纪念伟大的改革开放30周年。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整整经历了30个年头。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可以将改革开放这个特殊的历史单元分为四个篇章。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82年,是“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的四年”。其显著成效就是,农村经济活跃起来,短短三到四年就初步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第二阶段,从1982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是“开始全面改革,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道路、基本路线并大胆探索改革目标的十年”。其在“解放生产力”上的显著成效,就是出现了“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式的加速发展时期,城市经济活跃起来,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再到面,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第三阶段,从1992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之前,是“经受住政治和金融风波考验而更加坚定奋进,有系统地确立指导理论、基本纲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实现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的十年”。其改革成就在于,在1992年到1996年年均增长12.1%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内需,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同时使国家计划管理由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计划转变,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集中到一点,就是经过这一段落的持续改革和发展,中国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第四阶段,从2002年以来以至今后,乃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明确界定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更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年”。其显著成绩就是,21世纪头7年经济总量保持两位数稳定增长,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和国有经济重大项目上了新的大台阶,人民生活也上了新的大台阶,并且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公平正义,进入了一个以更高自觉致力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同时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使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更加协调推进的崭新阶段。

这30年,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大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深刻变化;这30年,社会主义中国在波澜壮阔的变革中,探寻出一条生机勃勃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这30年,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引领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并将几代人矢志追求的现代化梦想和民族复兴进程不断向前推进。这是改革开放造就的时代奇迹,30年间,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一切,无不源于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无不源于30年前的那个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0年风雷激荡的伟大实践雄辩地证明,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它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也让世界将一个国家30年的沧桑巨变,载入人类文明的光辉史册。

30年之历史巨变,可以从多方面,用多视角来观察,而其中最突出的一条,或者说最使十几亿中国人受惠的一条,就是在新时期,从根本上改变了封闭僵化的颓势和万马齐喑的沉闷,真正充满希望地活跃起来了。改革开放所带来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思想的解放,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和沉闷僵化的状况,打破了束缚人们的思想和体制桎梏,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中国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和活力,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30年,不过是人类历史的一瞬间。然而,在这过去的30年中,中华民族却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彪炳史册。在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共产党领导人民开拓进取,创造和积累了多方面的宝贵经验。党的十七大报告概括的“十个结合”,就是这些经验的完整综合和总结。三十年中的实践课题和理论课题无疑是众多的,但是归结起来,我们面临的基本问题和我们党在解决这些基本问题中获得的马克思主义新觉醒,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不断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不断探索和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我们党是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摆脱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种种困扰,逐渐成长和成熟起来的。30年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0年来,我院与改革开放同命运、共发展,我们的历史是改革开放30周年的缩影。回顾我院三十年建校历史,总结经验,展示成就,展望未来就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最隆重的纪念。三十年前,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东风,浙江广播电视学校成立,宣告了学校的诞生,拉开了事业发展的序幕。三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富阳万市的白手起家,走过了大运河畔的艰苦创业,迎来了如今下沙新校区的崭新局面。三十年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依靠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从专科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本科院校,开始了学院第三次创业新的征途。学校从建校初期的几个专业发展到辐射传媒行业各块领域的近30个本科专业,达到了全日制在校生逾9000人的规模,建起了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基地,并已成为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两个主要基地之一,建校以来已经为中央和地方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电台,为市、县级的电视台、电台及社会影视制作单位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

建校30年来,我院在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我院独特的办学模式,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第一,始终不渝地秉承一贯的办学精神。浙江传媒学院的发展史上铭刻着几代人薪火相传的创业足迹。学院初创时期,浙江广电学校的同仁们在万市精神的激励下,历经艰难困苦,打下了学校发展的基业。在学院进一步发展中,形成了“敬业、博学、求真、创新”的校训精神和传媒特色的校园文化。我们秉承了学院创业之初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并且与时俱进,紧贴传媒业态,不断发扬创业、创新精神,彰显传媒人优秀特质,以培养传媒先锋和社会良知为己任。第二,鲜明地提出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和特色兴校三大战略。我们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牢固树立了质量至上的观念,确立了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教育发展观、教育质量观和教育教学观。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把教学摆在突出的位置,严把教学关。把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构筑多科性艺术类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一贯坚持“内育外引、提高质量、科学管理、营造环境”的人才方针,积极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人才资源作为学院改革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不断加大教师引进力度,积极开辟人才引进渠道,加大经费投入,实现人才强校,突出办学特色,走特色兴校之路。第三,始终不渝坚持特色办学。特色办学既是我院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也是我院办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条宝贵经验。学院以特色起家,通过多年来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广播电视为重点,以艺术类为主干,具有学科优势和鲜明特色的本科院校,打响了“广电品牌”,我们不断突出办学特色,坚持“特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模式,着力打造一批名师资和名专业,有效的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形成了具有传媒风格、传媒特色、传媒气派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传媒事业和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学校发展搭起了一个广阔的舞台,省委“文化强省”的战略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我院的发展历程中,受到了广电总局和浙江省委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我院被浙江省委两次写进浙江省文化发展纲要(《浙江省文化大省建设纲要》和《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这是一份莫大的殊荣,更是进一步发展的难得契机。当前,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学校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和种种困难。如何扎实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如何深入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真正实现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和特色兴校。如何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办学结构的调整、办学层次的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努力解决学校管理中面临的许多深层次矛盾,推进学校科学和谐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回首过去,我们骄傲自豪,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为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成果,我们仍要静下心来,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应对我院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制约。进一步统一思想,群策群力,内聚人心,外塑形象,调动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积极因素,推动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显著提升。

同志们,我们应该把此次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活动作为全校上下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各党总支、直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希望同志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学校的改革发展中。要把此次纪念活动与我院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全面落实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全面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结合起来,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提升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加快学校转型步伐,为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传媒院校而奋斗!

浙江传媒学院宣传部(统战部)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 话:86832026、86879226、86832029    地 址:行政楼501、503办公室    E-mail:xcb@zjicm.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