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传媒学院宣传部(教师工作部)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管理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 页 -> 规章制度 -> 正文

浙江传媒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纲要

发布日期:2010-05-20  来源:   点击量: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师生员工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激发办学活力的源泉,是构成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成熟的重要标志。

浙江传媒学院在3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和以“敬业、博学、求真、创新”为表述的浙传精神。高等教育改革和传媒业的大发展,给我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正朝着“植根浙江,面向全国,紧贴传媒,服务社会,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广播电视为重点,以艺术类专业为主干,文经工管协调发展,具有学科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国内知名的多科性本科院校”的第三次创业目标大步迈进。在学校第三次创业时期,进一步提炼学校精神和办学理念 ,铸造浙江传媒学院崭新的校园文化,显得尤为迫切。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规划、构建具有浙江传媒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特制定本纲要。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重点,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抓手,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提倡高格调,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和谐校园文化。

2、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的个性培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觉体现师生员工的精神追求;紧紧依靠师生员工,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弘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校园文化的开拓、创新。

坚持特色鲜明的原则。充分体现我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注重体现办学特色和学科特色;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突出传媒院校、艺术院校的特色。

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校园文化是办学实践长期积淀的结晶,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还要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坚定不移,常抓不懈。

    二、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3、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弘扬浙传精神,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形成具有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浓郁的学术及国际化氛围、优雅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化生活的校园文化。

4、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未来的五年中重点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努力形成师生高度认同,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办学氛围;

进一步总结学校办学精神,明确学校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炼和充实“敬业、博学、求真、创新”的校训;

建设文化精品项目,形成一批有全国影响、具有传媒特色的文化品牌;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意识;

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营造崇尚创新、探求真知的学术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

进一步完善学科的总体规划和布局;

进一步建设设施完备、功能先进、服务完善、环境优雅的办学环境;

加强内外宣传,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努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

三、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一)建设兼容并包、传承创新的精神文化

5、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歌、教风、学风等内容。办学理念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学校精神是对办学理念的进一步升华,它们与校训等都是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与追求,是校园文化的精髓与灵魂。

6、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挖掘和提炼学校的优良传统与办学特色。进一步开展校训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专题讨论和研究工作,深入挖掘和提炼学校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形成一批反映学校办学理念、价值追求,揭示学校独特品质、风格、特色的研究和宣传教育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凝炼出我校校风、教风、学风的基本内涵,明确形成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

7、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做到“校园景点中有、宣传媒介中有、师生意识中有、实际行动中有”。要突出办学理念,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学校精神,使广大师生员工铭记校训,使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校训发扬光大。要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上的精神品质,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不断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建设全体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

(二)建设科学规范、激励自律的制度文化

8、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制度文化建设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注重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加强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大学制度,不断提高民主办学、依法治校的能力。要着眼于建设民主、科学、高效、安全、和谐的制度文化,健全完善各类制度,形成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

9、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格局。

10、制定学校章程。学校章程是指由学校自己制定的,体现全体师生共同意志的有关学校的基本组织和基本权利的规范,是学校办学行为的基本法。《学校章程》将明确规定举办者与学校的权利和义务;学校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立;学校下属教学、研究单位的划分和组成;学校各类成员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有关处理学校章程涉及范围内所有事项的基本原则等。

11、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专家教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决策咨询作用。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及在校学生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

12、坚持校务公开,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完善学校信访工作制度,建立校内申诉机制,扩大民主监督范围、增强民主监督力度。

13、建立科学规范、以人为本的管理规章体系,并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发展和更新,使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

(三)建设自强不息、个性鲜活的行为文化

14、行为文化是师生在学校教学、研究、学习、生活及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道德行为和文化品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以行为文化建设为基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应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15、加强师德建设。学校每年评选“师德标兵”和“三育人”先进,表彰奖励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工作中的师德典范。挖掘、宣传身边的奉献于本职工作岗位,为国家、人民、为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优秀团队的先进事迹,激励浙传人为建设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多科性大学的目标而努力。研究、探索、建立师德评价体系,并在学校已经制度化的各项评选工作中,将师德工作的考核作为必备条件。将师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予以坚持,并纳入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计划。

16、积极利用和创造条件,有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学校、各院系和有关部门继续完善学术沙龙制度;支持和鼓励师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促进教学、科研中的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处理好个体创新与团队创新的关系;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推进教书育人工作;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出国进修、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合作;校内学生学术论坛要进一步扩大范围,提高层次,增进跨学科之间的交叉与交流。

17、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继续大力倡导“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坚决反对思想浮躁、急功近利、抄袭剽窃等不良学术风气。完善《浙江传媒学院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制定《浙江传媒学院学术规范》,以此规范师生的学术品行。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新教师上岗培训的必修课程和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培养体系之中,进一步强化教师和学生的学术道德意识。

18、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建设,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文体活动。

19、规范学校各种重大典礼、会议、仪式,烘托庄严、隆重的气氛,彰显传媒特色,展示浙传人精神面貌,成为体现现代大学风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品牌文化活动。

20、发挥校友作用,深化与创新校友工作。进一步完善各地校友会的建设,使母校成为校友们的精神家园,使校友成为在校学生的学习榜样。鼓励校友关心母校的发展建设,激励校友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母校争光。

21、进一步完善《浙江传媒学院管理人员行为规范》、《浙江传媒学院教师行为规范》、《浙江传媒学院学生行为规范》、《浙江传媒学院后勤人员行为规范》等岗位规范及考核体系。

(四)建设环境优雅、功能齐备的物质文化

22、校园文化物质层面的建设,是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校园环境建设要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人文环境。在充分尊重校园空间现状的基础上,以关键空间节点的环境建设为重点,达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要体现现代大学的凝重与活力,又要体现学校的特色和风格,更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办学传统,反映学校的价值取向。

23、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要按照“体现文脉传承、彰显传媒特色、传递人文精神、表达自然韵味”的要求,遵循“总体策划、对位设计、分步实施”原则,制定相应的建设方案。整体、系统地规划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主题雕塑、文化走廊和文化景点等,使校园人文景点建设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学校景点建设,要在阐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高校园人文氛围、造型精致上下功夫,使每处景点都成为精品。

24、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建设。开展 “校园景点”评选、征集景点名称及与其有关的征文活动。举办“美丽校园”摄影作品征集和展览活动。加强对校园广告、横幅、标语的管理和清理,保持校园环境整洁。美化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室内外环境。

25、加强校园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建设环境优美、整洁卫生、安静和谐的校园和社区。

四、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26、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精品工程。按照“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学院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班级化、经常化”的活动思路,大力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大学生文化、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精心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素质。力争在3年内建成一院一品、一校多品的文化精品项目格局,5年内形成一批有全国影响、具有传媒特色的文化品牌。

27、建立浙江传媒学院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编印《浙江传媒学院形象设计手册》。重视对师生进行品牌意识的教育,强化全校各单位及全体师生员工统一、规范、严肃地使用学校形象标识的意识,逐步完善具有我校特点的形象标识体系。

28、规范使用校标、校徽、校旗、校歌,以及学校标准色、学校名称及中英文标准字体;规范学校办公用品、文化宣传材料、学校礼品、名片的格式、标识,规范学校各类牌匾、校内建筑命名的规格与设计,规范各学院院徽、院旗的制作和使用。

29、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和设施建设。加强校报、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栏建设,改善硬件条件,提高制作、管理质量和水平。加强对校内出版物管理,制定管理办法。加强对论坛、讲座、研讨会和校内出版物的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鼓励扶持连续举办、有较大影响的论坛、系列讲座,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论坛和系列讲座,努力营造具有浓厚学术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30、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努力建设具有时代气息、传媒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统一规划和指导学校各级组织和部门创建网络传播阵地,制定和完善校园网络与网站管理制度,加强网络信息工作队伍建设,重点建设好学校门户网站和影视网,进一步拓展网络的服务功能,努力培育若干个校园精品网站和一批特色栏目,开展优秀网站和网页的评选活动和网络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新闻网、bbs等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密切与师生的联系,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及其关注的热点,引导师生正确处理虚拟主体与现实主体的关系。

31、加强二级学院和部门文化建设。不同的学院和部门文化集成和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构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二级学院和部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是形成学校文化风格共性与个性并存的主要力量。校园文化建设要依托二级学院和部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各二级学院和部门要按照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的统一要求,本着协调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建设和发展各自的文化,并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要按照学校形象设计统一要求建立本院形象展示橱窗,制作本院介绍材料。要重点支持和建设在校内外具有知名度和较大影响的文化品牌,力争办出学院文化精品,形成具有特色的学术文化、科技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等。

32、支持各级学生会及学生团体建设。加强对校院两级学生会的指导,更好地发挥其在学校与广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对学生团体的管理和指导,为其开展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提高学生团体的整体水平,使之成为学生展示才华,提高素质的重要平台,为校园文化增加生机与活力。

33、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集体观念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4、充分发挥“浙江传媒学院校史馆”的作用,不断丰富、更新馆藏内容,集结、保存珍贵史料,使之成为进行校园文化宣传教育的窗口与阵地,发挥其在传承学校文明、建设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五、组织领导

35、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重在建设、齐抓共管、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原则,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全校一起努力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成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的各项任务和目标。

36、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由校领导担任;委员单位由学校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科研处、计财处、产后处、工会、团委等相关部门、单位组成;下设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宣传部)。此外,根据具体建设工作的需要,聘请校内各领域的专家,组成校园文化建设专家组,为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提供参考性意见。

37、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负责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研讨、协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委员单位负责具体落实、实施。学校每年要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必要的经费投入,同时各部门、各教学院部可以多种途径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支持和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浙江传媒学院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 话:86832026、86879226、86832029    地 址:行政楼501、503办公室    E-mail:xcb@zjicm.edu.cn